怎样讲一个好故事

人的一切知识和学问都是从故事中获取的。讲故事不仅仅是人类传承知识和文化的手段,同时也是获得理解和支持的最有效的方式。并且,一个经过设计(Engineered)的故事具备以虚驭实的能力,这种一种让人着迷的力量。怎样讲出一个好的故事,就是这篇文章想要讲的故事。

所有故事都有一个开头,这个开头的作用不在于交代背景,也不在于用离奇的描述“抓住眼球”,而在于将读者代入到故事中去。一定要出现读者所熟悉的元素、符号、场景和经历,或者没有直接出现,但能够激发读者去联想,去自己的认知库中检索和关联的意象。

因为这里讲的代入并不是将读者代入到你的故事中,而是让读者把自己代入到自己的认知框架中。

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头的全部,在读者完成了第一步的代入之后,需要进而给出超出这个一般认知框架的东西,这个东西有人叫“矛盾”,有人叫“悬念”,但实际上它只是每个人原有框架中一些“不正常”的颠倒,或者,更正式的说法,是一些“不符合预期”的事件。

而整个故事的任务,就是将这些“不符合预期”的事件变得符合读者的预期。人类有很多种深入骨髓的预期,或者说,对世界认知的底层逻辑。比如自由、尊严、求生、认同、公平……这些底层的预期将是你的故事之所以动人的唯一依靠。

在故事开头之后会是故事的主要情节。如果说开头的主要任务是“代入”,那么情节的作用就是调动情绪——无论多么鲜明的人物,多么精彩的修辞,多么曲折的线路,如果不能调动读者的情绪,那么就是失败的情节,失败的故事。

而对情绪的把握,一定要在情节的前面以“抑”为主,不如此故事无法得以继续。用负面事件更容易调动人们的情绪。毕竟所有那些人类公认的好事情,都是在没有这样的好事时才显得足够有吸引力,同样的,那些预期中的一切,都是因为没有发生才更要去预期。

对这部分情节最好避免直接描写,而要用侧面描写的方式,利用种种意象去渲染。这并不是因为直接描写更难处理,而是为了留给读者更多的“脑补”的空间,让读者自发地与情节相勾连,进而在故事中进一步浸染情绪。在这个方面,没有人能比读者自己更高明。

情节从“抑”转“扬”的关键,一定不能是从天而降的某某神邸解决了一切问题,而应该是故事的自然延续,在故事的前半段就应该可以找到伏笔。这部分一般是整个故事最出彩的地方,而作者如何去安排这些伏笔和逻辑关系,并且如何为结尾服务,将会是一般作者和故事大师的分野之处。

对于故事的结尾,如前所述,是将一切的“不合预期”都转变为了“符合预期”。所谓“符合预期”,就是满足了人类长久以来的基本心理需求。无论是催人奋进还是催人泪下,都是对整个故事的情绪节奏的收束,这需要一个坚实的落点,一个能承载全部盈满流溢出来的情绪的容器,一个读者自己心中已有意识但却从没有明确落实到语言的脚本。

写出任何一个精彩故事的前提,是故事的作者必须是一个精彩的人。

© 2020 DecodeZ All Rights Reserved. 本站访客数人次 本站总访问量
Theme by hiero